抗生素合理使用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鉴别感染类型

000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立足于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微生物耐药问题,要求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持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通知》明确,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

111

▲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

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 考核权重加大

《通知》要求各地统筹部署推进,全面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规范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同时,统筹部署推进结核分枝杆菌、寄生虫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建立完善有关疾病诊疗规范、技术指南、临床路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监测指标体系等。
值得关注的是,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发挥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增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入网医疗机构数量,发挥“两网”监测和监管作用。
根据《通知》,医疗机构须立足多学科协作,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医疗机构要以改善感染性疾病转归和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并做好感染防控、检验、药学、护理等学科协作,共同制订并实施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

病原学检验 关注炎症标志物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就明确提出,要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尤其是限制使用级以上抗菌药物),从而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中,病原学检验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降钙素原检测、白介素-6检测、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G试验)等。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指出,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是绝对敏感又特异的,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来诊断疾病,只有结合、参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多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判断价值。

  • IL-6、CRP的组合检测可对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数据。特别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的细菌和病毒感染鉴别方面有着比单项做更大的意义。
  • SAA 联合CRP 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可对病毒和细菌感染进行早期识别。
  • PCT联合IL-6检测可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辅助诊断,避免单一指标对感染类别判断的误差,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另外,当两种标志物联合诊断疾病时,如果二者皆升高为阳性,则特异性提高,而敏感性降低;如果二者之一升高为阳性,则敏感性提高,特异性降低。

目前,万孚生物拥有全系列感染类标志物产品,包括血清淀粉蛋白A(SAA)、白介素-6(IL 6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炎症标志物的项目覆盖度上国内领先,可以更好地用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