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A non-numeric value encountered in /www/wwwroot/news.quezx.cn/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74
「艺术」相关文章列表
荷兰创新思维无惧新冠冲击,重新焕发艺术活力

荷兰创新思维无惧新冠冲击,重新焕发艺术活力

12月《时代周刊》公布的新一期封面上,白底黑字的2020被画上大大的红叉。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笼罩下,人们的心情似乎也一直被无力与疲惫所占据。对于各大行业,尤其是文化艺术行业,过去一年显得尤为漫长。 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各大艺术展厅暂停营业,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不得不延期或取消。据著名文化经济学家、艺术经济学研究顾问公司Arts Economics创办人Clare McAndrew的调查研究显示,2020年上半年艺术展览馆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 荷兰作为文化底蕴浓厚的艺术大国,其文化艺术领域也遭受了一定的打击。自三月以来,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梵高博物馆(Van Gogh Museum)等各大艺术展馆相继宣布闭馆,原定于荷兰国家歌剧院(Dutch National Opera)表演的歌剧也不得不取消。原先熙熙攘攘的展厅和场馆霎时间变得人迹罕至,整个文化行业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不过,热爱艺术、富有创意的荷兰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并未一蹶不振。在疫情使得全球文化艺术行业陷入低迷的情况下,荷兰人凭借其无限的创新思维让艺术重新焕发活力。 疫情之下,文化艺术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 与别的行业不同,艺术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源自艺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所产生的交互与共鸣。无论是音乐会现场所营造的热烈气氛,还是美术馆的静谧,艺术的观赏都是极富体验感的。 然而,由于疫情的爆发,荷兰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导致人与艺术的这种传统互动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那么,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人们该如何观赏艺术、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呢? 荷兰的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艺术带到民众眼前。荷兰梵高博物馆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是众多文化艺术爱好者的必经之地。在宣布闭馆后不久,博物馆就快速做出响应,在网站上传了多个4K导览视频。跟随稳定且高清的镜头,仿佛亲自踏进了博物馆,在每一幅画前驻足,感受迎面扑来的艺术气息,聆听梵高的内心独白。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荷兰的各大文化艺术机构纷纷在疫情下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各种数字媒体将其文化艺术瑰宝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将荷兰的多元文化艺术带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荷兰驻华大使馆推出了全新的线上文化平台——荷兰艺线(Netherlands Cultural Institute Online,简称NCIO)。 疫情之下,或许你无法去荷兰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与艺术底蕴。但“荷兰艺线”将以数字媒体的形式,带领广大文艺爱好者跨越欧亚大陆,领略荷兰视觉艺术、音乐、建筑、摄影、设计、舞蹈、歌剧、戏剧表演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杰作,感受荷兰高品质的文化艺术魅力。 通过70多个视频,“荷兰艺线”将揭开荷兰文化艺术源源不断迸发活力的最大秘诀——创新。作为极具创新力的艺术大国,荷兰始终将创新视为文化艺术发展的重点,将开放与包容纳入其先进的文化理念之中,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作品。 兼收并蓄 中荷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当然,荷兰的文化魅力不仅仅在于创新,还在于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由于很多荷兰人是移民的后代,荷兰的文化也更多元。荷兰人秉持开放的态度,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荷文化艺术之间的友好合作便有力地体现了这一点。 1994年,中国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歌剧《狂人日记》在荷兰艺术节首次公演,歌剧由荷兰新室内乐团演出,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14年,荷兰新室内乐团委托郭文景创作一部新的歌剧。 但挑战也客观存在,比如,对中国传统戏曲知之甚少的荷兰人能否接受节奏强烈的传统打击乐?川剧又该以何种形式走出国门,站上国际舞台呢?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郭文景与荷兰新室内乐团开展了数次的磨合与商讨,对中国传统戏曲做了革新。他找到了中国戏曲中的传统打击乐器与西洋乐器之间的平衡,在保留川剧和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和魅力的同时,创造性地将西方现代音乐融入到川剧中。 2015年6月,由郭文景和川剧艺术家沈铁梅共同创作的歌剧《思凡》在荷兰首演,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母亲、前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剧院二楼包厢观看了演出。川剧真正地走出了国门,向荷兰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荷兰弗兰克·谢菲尔德将这一创作过程记录下来,汇集成纪录片《内心风景》,于海外上映,展现了西方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赞誉和思考,在荷兰艺术界对弘扬中国川剧传统艺术和促进中荷文化交流和共鸣起到深远的作用。 或许正如郭文景所说,“一个民族要理解另一个民族,理解它的宗教和政治很困难,但是理解它的音乐是非常容易的"。文化艺术没有国界,尽管中荷的语言不同,但双方能在各自的文化艺术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荷”你一起 相约艺术盛宴 荷兰的文化艺术魅力深深地植根于荷兰人的大胆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艺术的力量与意义,并为此不遗余力地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荷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何甫在“荷兰艺线”的新闻发布会中所说的那样,在疫情笼罩世界的这一特殊时期,艺术正是大家最需要的治愈方式。 在文化艺术的数字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荷兰驻华大使馆希望通过打造“荷兰艺线”这一线上文化平台,摆脱时空的限制,让艺术以另一种方式治愈人们的心灵,抚平人们心中的不安与焦虑。  
点亮今冬「从这礼开始」缩略图

点亮今冬「从这礼开始」

2020暖冬年末之际,三里屯太古里于12月4日至2021年1月3日,夺目开启「从这礼开始」冬季主题活动,并跨界携手澳大利亚艺术团队Amigo & Amigo,在中国首次呈现“铃铛秋千”艺术互动装置,为京城潮人们带来一场愉悦感官的视听盛宴,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身处文化艺术与潮流完美结合的开放式空间。在这“礼”,潮人们不仅能享受极致摩登的节日限量潮礼与尽情致兴的个人专属购物体验,更可以感受到打破常规的无限创意与当代艺术的潮流风尚。 位于三里屯太古里南区南庭的“铃铛秋千”互动装置是由三里屯太古里与澳大利亚艺术团队Amigo & Amigo联合特别呈现。Amigo & Amigo艺术团队的灯光装置作品多以自然为创作主题,并运用创新技术邀请观众与作品互动,与空间互动,充满趣味。他们的理念是通过利用光与不同材质碰撞出火花,创作出改变空间的灯光装置,结合超大尺寸与前沿科技,让观众更关注到当下所在的公共空间。而这种创造多元化互动方式的潮趣体验与三里屯太古里开放式社区和极具创意的交互氛围高度契合,作为在三里屯太古里的中国首秀,“铃铛秋千”互动装置融合多元文化,创建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和频繁互动,展现了一个摩登未来化城市中心的开放姿态与潮趣态度。 本次大型互动装置“铃铛秋千”灵感来源于摇铃,由三个发光“铃铛”组成,当观众坐在铃铛上“荡秋千”时,灯光颜色会随之发生变化,悦耳铃声也萦绕耳畔,打造璀璨暖冬氛围。现场每只铃铛变化的颜色各不相同,观众可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与装置一起创造专属梦幻声光时刻,沉浸于美轮美奂的灯光中打卡合影纪念,尽享与潮流零距离的互动艺术。 此次三里屯太古里「从这礼开始」冬季主题活动,除了看点十足的“铃铛秋千”艺术装置,更为各路潮人们呈现了一站式休闲娱乐、时尚潮流的的购物体验,和超多尖货潮品及精美潮礼!最新最潮的购物体验,「从这礼开始」,快来三里屯太古里打卡吧!  
“科学•创意+” 栖霞区第一届科学艺术视觉展正式开展!缩略图

“科学•创意+” 栖霞区第一届科学艺术视觉展正式开展!

有些科学原理深奥、晦涩、难懂 但换个角度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科学 就更能让大众接受、理解,从而爱上科学 为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助力全民科普,近日,科学艺术视觉(学术图像设计)展在紫东创意园举办开幕仪式,正式开展。 本次科学艺术视觉展由江苏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栖霞区科技局(科协)联合主办,时尚科技产业公益基金管委会、Corel 中国、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南京默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ABC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协办,镇江图研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当下,步入数字媒体时代,科学与艺术萌生出了新的产业形态。展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沿途将艺术的表现比作语言;为科学家梳理清楚了艺术;为艺术工作者分类了科学;为大家勾勒描摹了这个新兴艺术的形态;为后来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向和前进导向,将科学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众面前,打造集科学、创意、设计为一体 的“跨界实战型科学IP系列活动”,获得了参加学者的一致好评。 本次科学艺术视觉展分为展览展示区和活动会场区,展览展示区主要陈列展示艺术作品,活动会场区展开相关的沙龙、展览以及科技咖啡馆等多种活动,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科学和不一样的艺术。 展出包括——静态作品展,共计58幅艺术作品以墙壁挂图形式陈列展出,每张作品内嵌AR程序,入口签到出扫码下载,可以针对图像扫码获得作品讲解;VR体验项目,通过VR眼镜装置,可以进入微观世界感受奇特美景;动态作品展,以8台电子显示屏展出动态影像作品;衍生品陈列展,展示科学领域图形衍生品。现场还可以进行观众互动活动,看图猜成语领取奖品。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艺术的视觉冲击 听到科学的故事、艺术家的故事 看到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看到科学界的“冷”幽默 或者尝试一下AR的自助逛展 用VR玩一下科学而不是游戏 可以与国际知名软件公司和教育专家面对面 与资深前辈交流图像心得,甚至未来从业之路 …… 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呢? 本次艺术展将持续到11月15日 快来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全新风尚吧!  
首届中国科学艺术视觉展在宁开幕  《科学的颜值》新书展现跨界魅力缩略图

首届中国科学艺术视觉展在宁开幕 《科学的颜值》新书展现跨界魅力

有些科学原理深奥、晦涩、难懂,但换个角度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科学,就更能让大众接受、理解,从而爱上科学——由江苏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南京市栖霞区科技局等主办的“首届中国科学艺术视觉展暨《科学的颜值》新书发布沙龙”10日下午在南京举行。 当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科学分枝越来越精细,与此同时它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让公众感知越来越困难。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但对孩子们进行填鸭式、说教式的科普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科普需要加进艺术、智慧、时尚、生命的元素,才能让大众更容易接受,才能让科学原理变得与广大百姓不再遥远。西方发达国外早就注重科普与人文、艺术、科学相结合的教育。“科学需要艺术的元素加盟,艺术同样需要科学来助力。”江苏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张仲介绍说,科普与艺术完美结合,才能让科普真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与会专家表示,科学是未知的,这也科学本身魅力所在;科学是讲理性的、客观的;有时科学是微观的,人的肉眼有时看不见的;科学是系统化的。而艺术是抽象的、视觉的、美观的,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科学、科技、科普的魅力。这次以科学为主题的视觉艺术展,为大家提供更多展示科学家成果的机会。科学如何艺术化呈现?艺术如何科普化表达?如何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科学的语言?《科学的颜值》这本书较好地回答了公众这些疑惑。 “我们具有很多艺术创意形式但是我们只能在历史人文的箱子里翻箱倒柜寻找艺术承载体。”本书作者宋元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图像可以抚慰眼晴;图像可以将文字阐述造成的想象差异进行校准控制,控制到所见即所得;图像可以将脑海中对数段文字的记忆负担瞬间释放,让大脑跳过形容和修饰,直奔主题;图像可以将科学过程中微观的特异性放大,让它更加直观;图像可以将科学过程中的逻辑点刻画出来,让它亮点更突出;图像可以让主线清晰、阅读流畅;图像可以让大在面对文字大军的拼力奋战中稍徴偷个懒,还会对图像印象分外清晰。” 在本书中,我们会将多年从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技能技巧进行总结,抛砖引玉,以案例故事的方式拆解示范,带领读者为一个个科学内容做“盛世美颜”。除去神秘光环之后的过程中,存在多少细节的推敲考量和多少平时被忽略掉的逻辑拐点。本书还让读者在案例故事中感受观念冲突造山图像设计成的困境。这些困境是别人曾经遇到的,让读者从全新的视角客观地看科学信息向图像信息的转化,了解这个过程中有迹可循的章法,和这个过程中因为观念差异造成的非预期结果。
微信图片_20201111155125

首届科学艺术视觉展亮相南京,让科学散发魅力

11月10日,《科学*创意+》科学艺术视觉展在南京栖霞创意园启幕,此次展会作品共68件,既是68张惊艳的艺术作品,同时也给大众带来了科研一线的68个科学故事,这场视觉盛宴为科学传播带来了全新的风尚。本次艺术展受到科学界、艺术界、科普界和媒体等多方到场支持和祝贺。 在科技时代,读图时代,科学知识的传播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说教形式,更多元化的,有吸引力的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在科学教育的同时带来艺术审美的启迪。”科学是艺术的,艺术是科学的,科学和艺术是硬币的两面,而这次艺术展给大家看到了,将它们放在了同一面,让他们首次面对面共荣共生的可能”参会的软件教育专家苗景和如此说道。 以往的科普活动是文字的,符号的,这次的艺术展除了艺术的震撼之外,融合了新媒体,给大家看到了动态图形,AR,VR的技术加持。 据悉本次艺术展将持续到11月15日  
微信图片_20201111155125

首届科学艺术视觉展亮相南京,让科学散发魅力

11月10日,《科学*创意+》科学艺术视觉展在南京栖霞创意园启幕,此次展会作品共68件,既是68张惊艳的艺术作品,同时也给大众带来了科研一线的68个科学故事,这场视觉盛宴为科学传播带来了全新的风尚。本次艺术展受到科学界、艺术界、科普界和媒体等多方到场支持和祝贺。 在科技时代,读图时代,科学知识的传播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说教形式,更多元化的,有吸引力的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在科学教育的同时带来艺术审美的启迪。”科学是艺术的,艺术是科学的,科学和艺术是硬币的两面,而这次艺术展给大家看到了,将它们放在了同一面,让他们首次面对面共荣共生的可能”参会的软件教育专家苗景和如此说道。 以往的科普活动是文字的,符号的,这次的艺术展除了艺术的震撼之外,融合了新媒体,给大家看到了动态图形,AR,VR的技术加持。 据悉本次艺术展将持续到11月15日  
时尚与艺术的对话缩略图

时尚与艺术的对话

于DIOR迪奥女装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 (MARIA GRAZIA CHIURI) 而言,每一个时装系列都是不同概念、不同层次的结晶。从服装系列的构想、设计与出品,到秀场置景的概念与主题,这一切都是来自不同角度的话语,娓娓阐述着设计师的创意过程。 通过与意大利艺术家露西娅·马尔库奇 (LUCIA MARCUCCI) 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DIOR迪奥本季秀场融入了这位实验派先锋艺术代表人物所擅长的视觉诗歌艺术元素。于是,不同艺术形式全新跨界携手,从而开辟了新的创意疆界。 马尔库奇通过拼接艺术表达对女性形象的思考与解读。而这种艺术形式亦深受DIOR迪奥女装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的钟爱。无独有偶,意大利人类学家欧内斯托·德马蒂诺 (ERNESTO DE MARTINO) 在其著作《TO CUT IS TO THINK》(分裂即思考)中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而这篇文章正是迪奥本季时装系列的灵感起源之一。坚定而引人深思的语句强有力地阐述了反思时尚语言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代。 通过马尔库奇的当代装置艺术作品《VETRATA DI POESIA VISIVA》,时装秀场化身为华丽恢弘的舞台,巨大的灯饰色彩纷呈,与作品中模拟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花窗遥相呼应,整个DIOR迪奥秀场弥漫了神圣的气息。这些神秘而华美的玻璃窗均由杂志上的图片拼接而成,而这些杂志则恰好讲述了艺术史上的辉煌作品与人物——从乔托到皮耶罗,从乔治·德拉图尔到克劳德·莫奈……通过马尔库奇天马行空的创意,这些艺术大师得以穿越时光,来到这个数字革命的时代,参与关于新女性主义与思想交流的热切讨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