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大门

虽然早在汉代,中国的瓷器已零星传至欧洲,但直到明代中晚期,中国的对欧瓷器贸易才真正形成规模。而帮助中国瓷器打开欧洲市场的主力军正是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瓷器通过荷兰商船出口并销往欧洲各地。

不仅如此,聪明的荷兰商人还紧跟时代潮流,关注供需关系和消费者需求,将欧洲人的日常器物样式和流行的花式通过模具、图样等形式反馈到中国,再将“来样加工”好的产品运回欧洲。

据《景德镇陶录》载,其定制的产品“式多奇巧,岁无定样”。此举进一步刺激了欧洲市场,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定烧瓷的生产。

当明末社会变革原因影响到中国瓷器的供应时,荷兰本土陶工又抓准时机研发仿制替代品,用来填补市场缺口,终于制造出一种外观上非常接近青花瓷的镀釉陶器——这就是后来成为荷兰国宝的“代尔夫特蓝瓷“的雏形。

荷兰一直是中国企业

在欧洲的分销中心首选

几百年来,荷兰始终凭借其与生俱来的贸易基因、强大的物流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开放的文化环境,承担着国际企业通向欧洲市场的门户的角色。

近年来,中荷两国的贸易和合作日益密切。从2000年至今,荷兰一直都是中国在欧盟前三大贸易伙伴之一。欧盟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荷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在欧盟各成员国中,荷兰2018、2019连续两年都是中国最大的货物进口国。而根据荷兰中央统计局的报告,荷兰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约有四分之三为转口商品(即再从荷兰转出至欧盟其他国家)——荷兰的欧洲门户和分销中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而在投资方面,双方的投资存量均超过200亿美元,荷兰1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11家在中国投资,而荷兰更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投资目的地。从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可以看出,2019年荷兰从中国吸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2019年末的中国直接投资存量均位居欧洲国家首位

2014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姆斯特丹会见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时曾这样说过:“荷兰是欧洲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大门。”。

避免重复征税:

设立欧洲总部的驱动力

荷兰拥有欧盟最为广泛的税收协定网络之一,已与近100个国家签订协定,避免对收入和资本的重复征税。即使在不适用协定的情况下,荷兰通常也会单方面提供重复征税减免。当然,纳税人还可同时享受欧盟指令和欧盟法律所规定的优惠措施。

参与免税是荷兰企业所得税立法最重要的规定之一,可以避免在将子公司的利润归于其母公司时发生双重征税。根据该项规定,股息和资本收益/损失可全部免征企业所得税;且准入门槛低,无需母公司持有子公司5%或以上股权的额外要求即可适用。这一税收政策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纷纷将其欧洲总部设在荷兰

作为欧盟分销国的荷兰还实施了进口反向收费机制,为定期的增值税申报提供彻底的进口增值税递延。最大的便利在于,进口增值税的申报和退税使用同一张申报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根本无需实际支付进口增值税。

毋庸置疑,英国脱欧给了荷兰绝佳的机会。根据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的数据,自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以来,已有218家受到脱欧影响的公司从英国搬迁至荷兰,另有五百多家在谈判中。

而随着今年1月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洲单一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荷兰的优势正在进一步扩大。

历史性重回欧洲金融中心地位

早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刚一出炉,纽约时报知名专栏作家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就预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将取代伦敦成为新的欧洲中心。

最新数据表明,至少在金融领域,阿姆斯特丹已迅速成功“上位”。今年1月,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场各交易平台平均每日交易量为92亿欧元,占全欧平均每日交易量的近四分之一,超过伦敦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中心。美国洲际交易所(ICE)还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把碳排放交易市场从伦敦转移到阿姆斯特丹,届时会再带来约10亿美元的每日交易量。 此外,阿姆斯特丹也是今年以来欧洲最大的企业上市地点,并已获得一部分英国衍生性金融商品业务。

熟悉历史的人也许并不会对此感到意外。毕竟,世界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和第一家现代银行,均诞生于荷兰。毕竟,如今的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纽约曼哈顿,当年也是由荷兰人一手打造出来的。

当之无愧的欧洲物流中枢

21世纪以来,高速的全球化进程更是助长了荷兰物流行业的繁荣。超过1000家全球性跨国企业选择在荷兰建立欧洲的物流分销中心。

根据DHL于2020年发布的“全球连通性指数”(Global Connectedness Index 2020)显示,荷兰再次成为全球互联程度最高的国家。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是仅次于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欧洲第二繁忙机场,也是全球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而距阿姆斯特丹仅75公里的鹿特丹,不仅是荷兰第二大城市,更是欧洲第一大港和贸易中心,“一带一路”多条亚欧大陆桥共同的终点,亚洲和西北欧间每周船舶挂靠次数最多的地区 和上海一样,鹿特丹也是从一座小渔村发展起来的:13世纪,修坝圩田,始得其名(鹿特丹字面意思即“鹿特河上的水坝”);16世纪,挖建港口,贸易城市初现规模;19世纪,在欧洲转口贸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20世纪初,成为荷兰第一大港。鹿特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经重建后于1962年跃升世界第一大港,直至2004年先后被新加坡、上海超越,但始终稳居欧洲第一大港至今。

鹿特丹是亚洲远洋货轮抵达欧洲大陆的第一站,同时还联结着广泛的近洋、驳船、铁路和公路网络,能在24小时内到达5亿客户和所有主要欧洲工业中心,帮助高效便捷、灵活价廉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真正实现无缝衔接。

成熟便利的英语环境

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

除了税收、金融和物流方面无可争辩的竞争力,荷兰还具有两大软实力优势:全球领先的英语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

荷兰是英语水平最好的非英语母语的国家,最近5年中有4年排名英孚全球英语能力指数榜第一。九成荷兰人能说流利的英语,且口音不重,日常工作和生活交流完全不成问题。

此外,荷兰还被称为欧洲的创新中心。全球最受欢迎的酒店预订网站缤客(booking.com)和鼎鼎大名的python编程语言均诞生于阿姆斯特丹。2019年第一太平戴维斯科技城市指数(Savills Tech Cities index 2019)阿姆斯特丹排名全球第四;同年,Hubspot 将其评为最佳欧洲科技城市。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带孵化了两千多家科技创业公司。

已作出如是选择的公司既有思科系统、Forever 21、马士基码头、富士胶片、沙基工业和特斯拉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有Optimizely、DoubleDutch、研华科技、太阳制药和勒克斯研究这样的中小型企业,还有近两百家跨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

无论是全球500强还是中小型企业甚至初创公司,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创新型企业,荷兰都是企业设立国际总部的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