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包罗万象,荷兰传媒业蓬勃发展的秘诀

传统上被视为欧洲商贸与物流门户的荷兰现在也是欧洲的媒体传播中心了。随着英国脱欧,越来越多的国际传媒公司把欧洲总部设在荷兰,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电视转播技术服务商NEP,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娱乐公司Netflix;以科技自然考古类纪录片著称的探索频道Discovery;甚至连英国自己的BBC也在考虑把一部分频道搬到荷兰。

这个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官方语言荷语也只是个小语种的低洼小国凭借什么对国际传媒巨头们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得从荷兰媒体传播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的传媒版图和运作模式说起。

IMG_256图/pixabay

荷兰在17世纪成为西欧媒体中心

荷兰在17世纪进入贸易、科学和艺术的巅峰时期。发达的贸易交流激发了人们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更推动了人们对外界信息和异地资讯的需求,虽然大家最初只是想知道哪里做生意比较安全。

荷兰在1618年出版了首份报纸,主要是有关欧洲贸易的消息。商业精英是当时报纸的主要读者,随后越发普及,在咖啡馆里也有了专门的读报沙龙。一些荷兰报纸还被翻译成英文,甚至专门发行英文版。

IMG_257图/Koninklijke Bibliotheek Public Domain协议

除了贸易促进资讯交流,17世纪的荷兰也将包容精神影响到了宗教领域。相比同一时期欧洲其他国家内部强大的宗教势力,荷兰对各种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的宽容为新思想新文化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当时的荷兰几乎不存在出版审查,阿姆斯特丹、乌特勒支和莱顿等城市诞生了不少畅销欧洲的书籍、报纸和刊物。于是,当时的荷兰集中了欧洲报刊和印刷业,几百年就已经一度成为西欧的媒体中心。

进入18世纪后,荷兰地方权威机构要求报纸出版商凭许可经营,作为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但相比当时欧陆其他较大君主制国家严苛的书报审查,荷兰强大的自由主义商业阶层促使报刊业自由独立的发展得以延续。18世纪荷兰的报纸成为最先进的读物,其内容不仅仅关于政治、商贸和思想,更广泛介绍其他国家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荷兰新闻传播业版图和概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一战二战的荷兰仍保持了每个主要信仰或社会群体都拥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频道的状态。荷兰有大约11家全国性报纸,其中有代表罗马天主教的,有新教报纸,也有代表劳工阶层的。每家报社都有自己的题材重心和编辑准则。

如今的荷兰在国际新闻业界的地位早已不再像十七十八世纪那般鼎盛辉煌。目前主要的通讯社包括荷通社ANP,Nieuwsbank等。荷兰电视业的发达倒是延续了17世纪树立的自由主义商业精神:1989年荷兰政府修法允许设立商业电视台之后,立刻诞生了数家私营电视台。据荷兰在线了解,荷兰众多电视频道根据其运营模式可分为公共电台和商业频道。以原荷兰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公共电台,其运营资金来源于政府以及全国纳税人的税金投入;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资助的缩减以及私营传媒市场的兴起,该媒体已改组为荷广传媒,从传统的国际广播电台机构转型为利用数字媒体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媒体组织。

IMG_258图/Apdency Public Domain协议

诚然,荷兰受政府资助的公共电视频道面临了越发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但荷兰的公共频道,尤其是三大公共电视台NPO1、2、3台仍然拥有很高的收视率,尤其在国内外突发事件、新闻资讯和公共议题领域。NPO1台最主要的一档节目为NOS Journaal,每天在固定的整点时段播报当日新闻。NPO2台除了也播放NOS制作的新闻节目之外,更添加了针对不同受众,包括儿童、青少年以及听障人士等设计制作的新闻综述节目。NPO3的节目则更加娱乐性。

IMG_259图/pixabay图库授权使用

行业操守和公共参与

现今的荷兰传媒业延续了17世纪海纳百川、汇集多方信息的叙述模式,这也成为荷兰新闻惯用的采编报道方式之一。比如当某项重要的社会新政策实施,人们能从报刊、广播和电视上读到听到看到不同角度的呈现:政府和施政部门的立场及背景资料、学术界、独立研究机构、企业界、NGO组织以及直接甚至间接受影响的民众的观点都被顾及到。

就国际事件而言,以眼下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为例,荷兰新闻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挖掘合并多元视角,除了关注国际组织和国际权威机构的实时数据发布,对别国的观察呈现还要尽可能覆盖到各大洲各地区;至于荷兰本土的疫情发展,更是将采访对象延展细化到了众多细分人群:患者和康复者、医生护工研究人员、滞留在荷兰的外派人员、离开荷兰的国际学生、受冲击的中小企业主、逆境中求生的创新创业者、陷入各种困境的弱势群体、少数族裔、移民难民、心障残疾人群、低收入家庭和无家可归者等等。

如此不遗余力地交织多方立场意见的报道和传播形式,传承了荷兰传媒业数百年发展积累下的行业规范,同时也折射了荷兰社会极其重要的一个特点:bespreekbaarheid (直译为:可谈性), 即一切都可以谈论,一切都应该谈论。

荷兰在线了解到,在荷兰,新闻自由受宪法保障,传媒业既受到保护,也受到严格的监督。为了保证上述基本原则的正常发展,荷兰传媒业设立了一系列行业准则和职业操守规则。

例如,荷兰新闻理事会负责受理对违反优质新闻采编事件的投诉,新闻理事会则是由新闻传播业的不同重要分支参与组成,包括荷兰记者联合会、主编联合会、报业联盟、其他公共与商业媒体代表机构。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成为记者,并不需要获得某种执照或证件,记者在荷兰是个自由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因为约束力只有一个非官方的“职业道德准则”,不过这种对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的无形压力或许恰恰是最具考验的。

IMG_260图/unsplash图库授权使用

在荷兰,每个人都承担媒体真实性的责任。如果有观众在新闻或节目里看到错误,或有读者质疑或不同意某篇报道,就可以直接联系编辑部节目组或媒体公司,跟涉事的传媒机构展开对话。

如果情况严重,比如内容不属实或触犯了道德伦理,读者可以向前面提到的新闻理事会等机构投诉。经过查证后,如果的确有错误,编辑部节目组或媒体公司会对涉事内容进行改正。过去几年更有好几部真人秀节目因为触犯伦理道德,收到大量观众投诉而被取消。

媒体素养:荷兰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

既然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从业者,又都承担着对传媒业的质量监督,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已成为荷兰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媒体素养指的是个人在各类处境中获取、分析、判断和制造媒体信息的能力。

面对当下越发复杂的国际新闻传播环境,再加上近年来数字媒体带来的问题矛盾甚至未知的隐患,媒体素养培养从早前的旁敲侧击式讨论变成了荷兰传媒业内的一个核心话题。

据荷兰在线的消息,荷兰设有一系列独立机构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媒体素养培训和科普,目的是帮助各个知识阶层、年龄段乃至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具备获取资讯的能力和自主思辨能力,从而以批评性角度去解读媒体信息。

随着互联网移动端的扩展,社交媒体的广泛渗透泛滥,荷兰格外重视青少年对假新闻、广告植入、影响者营销等现象的认知和辨别,在全国性的中小学课程里设置了媒体素养尤其是数字媒体教育。

IMG_261图/pixabay图库授权使用

从欧洲出版中心到今天的国际传媒集团欧洲总部首选地,荷兰传媒业始终保持着海纳百川的包容和多元性。不过,从四百年前的世界上首份报纸的诞生,到今天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带来的技术变革,未来的媒体传播在全球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个主导中心。也许小国荷兰的传媒业发展更适合作为一个实验田,或参考缩影,从这里去进一步借鉴和探索我们每一个人该如何面对越发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