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新实验:将空气污染物变成陶瓷餐具,两位女性的300次尝试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全球在1998年至2016年间,雾霾导致人均预期寿命减少约9个月。

想象一下,一个周末的午后,你来到北京三里屯路上的一家甜品店,约了朋友小聚。天色灰蓝,环境惬意。你点了一份名为“法官(Judge)”的甜品——那是诱人的黑色巧克力圆柱状甜品,与漆黑色的餐盘与茶杯搭配在一起,很是别致。再端详一看,茶杯上印着四个字:“雾霾餐具”。

“雾霾餐具(Smogware)”,是荷兰独立建筑师Iris de Kievith和设计师Annemarie Piscaer一起制造的“黑色幽默”,由颗粒物炼制而成。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如煤烟、烟尘、粉尘等。据AQLI报告称,从全球来看,1998年至2016年间,颗粒物污染有所加重,导致人均预期寿命减少约 9个月。

设计师称,这样的漆黑色餐具需要一位鹿特丹市民在85年内所呼吸的颗粒物才能制成。这85年内吸入的雾霾摇身一变,竟成了餐具,咳咳……你可还吃得下餐盘上的甜品吗?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荷兰驻华使馆举办了以“your case, my case”为主题的七场中荷跨文化设计工作坊。而这一场工作坊的主题,便是关于雾霾餐具,以及它(餐具)和它(甜品)的故事。

3年做了300多次实验,她们将雾霾炼成陶瓷餐具

荷兰独立建筑师Iris和设计师Annemarie告诉荷兰在线,Servies在荷兰语中是餐具的意思,Vies在荷兰语中是灰尘的意思,这是她们之所以把项目命名为Servies的缘由——由灰尘变成的餐具。同时,由于她们与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居民等群体展开了合作,Servies也是一个重要的跨学科项目。

工作坊上,两位荷兰设计师首先向荷兰在线介绍了她们行李箱内的物品:Smogware刮片(用于刮灰尘、收集灰尘),乍眼的明黄色工作服,以及口罩、抹布、黄手套。灰尘特别薄的时候,还可以用肥皂水来收集,工作人员需带上手套来洗抹布,等到肥皂水干燥后再把灰尘收集起来;再之后,便是一次又一次的科学实验。

工作坊结束后,我向两位设计师求证,她们说:“越浅的颜色,颗粒物的量越少,所需用的时间越短;越深的颜色,颗粒物的量越多,所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用85年内呼吸的颗粒物所制成的陶片,自然是接近于纯黑色。

Annemarie还告诉我,“颗粒物量越大,炼制出优质陶瓷餐具的难度就会越大。”

“那么,如果面向市场售卖的话,是不是越深色的茶具卖得越贵?”我问。

Annemarie笑说:“自然是的。”

这岂不是很讽刺吗?最贵的餐具,是用最多的颗粒物制成的——量化了人们为环境污染所付出的代价。

Annemarie让我去触摸陶片。从上而下,指肚的触感由粗糙变得越来越顺滑。我这才切身体会到:10年、20年、25年……85年,每个陶片代表着同样的时间长度;而即便是同样的时间长度,要由灰尘(颗粒物)炼制出一个个雾霾餐具的成品,必然少不了反反复复、失败却真实粗糙的过程。

“项目是3年前开始的。3年内,我们实验了300多次来制造雾霾餐具。”Iris说,“最近,我们在阿姆斯特丹组织了450名大一学生一起收集灰尘,为11月份的‘公共早餐’服务做准备。

与灰尘深入地打交道,已然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这些灰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怎样的关联?两位荷兰设计师带来了一张图纸进行阐释。

经Annemarie和Iris的评估,目前,鹿特丹市民10年可吸入大约1克颗粒物(灰尘)。产生1克颗粒物的污染,鹿特丹市民只需要——吃5个鸡蛋或4顿肉食、或者3个月内每天吃一份奶酪、又或是5天内驾驶一辆汽车(平均每天10公里)、在火炉里燃木20分钟……

这1克的颗粒物能制成一个浅色系的咖啡杯或餐盘,像是硬要“逼迫”你看见问题的存在——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你是一个环境污染的制造者。

Iris说到,如果鹿特丹没有颗粒物,市民的平均寿命将能多14个月。

在甜品“博物馆”理解黑色幽默,探索尘埃的价值

与Servies一样,甜品原创品牌Tienstiens将将的每一个配方、每一个造型也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实验,才有了现在呈现出来的甜品。它们的全部甜品以职业命名,如法官、舞蹈家、外交官、修女等等。

在荷兰设计师介绍设计结束后,Tienstiens将将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带来的设计。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款甜品“法官(Judge)”。

之所以叫做“法官(Judge)”,是因为15世纪,法国贵族们打官司时会送法官醋栗果酱,等同于贿赂的手段。所以,这款甜品会用“黑”、“矮”和“圆”来展示它的外形,喻示法官的虚伪圆滑,暗含反讽。

当讨论中荷双方的设计组合时,法官与颜色最深的“雾霾餐具”自然地被搭配在一起,从色泽到寓意:黑色幽默,别具讽刺。

在这家甜品店里,每个甜品,都配着相应的标签,讲述甜品的名称与由来。不同的职业放在白条框里,像是社会学的标本。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带有自然标本元素的设计,比如昆虫、标本针。

换个视角来看,Tienstiens像是将甜品店打造成了一家小型博物馆——无论是甜品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能让你置身其中,感受到艺术与自然的曼妙。

这与“雾霾餐具”异曲同工,都在用设计表达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注。

从一粒砂糖到甜品,从一粒灰尘到餐具,中荷设计师都在用崭新的视角去寻找能够改善现状的方法,让人能够透过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去感受、观察,以及认真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了解多少?我们想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Annemarie在谈到项目初衷时说到,做这个项目的部分缘由是为了她们自己的孩子;更进一步,其实是为了能够让下一代生活在更美好的环境。听到这样的理由时,我内心不禁一颤。

在她的个人介绍里,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Everything has a value, even dust. From dust to dust.”

每一件事都自己的价值,哪怕是一粒微尘。

我们每个人在浩瀚宇宙下就像这一粒微尘,纵然渺小,但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而且彼此之间还能互相吸引融合——就像这场工作坊一样,跨文化、跨地域的对话,让我们遇见遥远的相似性,碰撞出去思考、行动的力量。

本文作者是荷兰在线特约撰稿人贵萌,她目前常驻北京,关注(完)